智能音箱,正在一路坠落。
洛图科技相关数据显示,国内智能音箱销量已经连续两年下滑。今年一季度更是同比下滑超20%。
从2014年亚马逊的智能音箱Echo横空出世风靡全球,智能音箱就成了消费电子领域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国内大厂接连入局。到2018年,国内智能音箱赛道集齐百度小度、阿里天猫精灵、小米小爱三大玩家,比拼加剧。在大厂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中,智能音箱的销量不断上涨,到2020年爆发至顶峰。
【资料图】
但进入2021年,智能音箱越来越卖不动了。在疫情带来的阶段性需求上涨逐渐消散后,智能音箱的颓势越来越明显。
一方面,很多用户认为,智能音箱与其说是“人工智能”不如说是“人工智障”,用户很难和音箱进行流畅地语音交互,另一方面,智能音箱并非刚需性产品,因为曾被寄予“超级入口”的角色受到大厂青睐,但在“孤岛效应”明显的智能生态中,很难承担起家庭智能中枢的重任。
因此,智能音箱往往被买回去没多久,就吃灰了。不过,新的变化在发生。
2023年,ChatGPT走红,AI大模型技术的变革改变着各行各业,包括智能音箱赛道。智能音箱赛道三大头部选手,都已经宣布要接入大模型技术,百度、阿里更是跑在了前面。
可以预见,AI大模型技术在逻辑推理、语义理解、对话交互等层面的优势,必会大幅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从业者们期待着AI技术变革能够让智能音箱“起死回生”。
暴跌25%,智能音箱熄火
智能音箱,越来越凉了。
今年3月,有着国内首款真正意义上智能音箱之称的叮咚音箱,官宣将终止运营服务,叮咚智能音箱所有智能语音功能及后台云端资源、技能等服务将停服。曾经的行业领头羊,从2015年发布首款产品,到如今走过八年,最终还是倒在了市场的寒风之中。
销量数据也验证了智能音箱的冷清。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音箱在线上的监测零售量为157万台,大跌40.6%。从全渠道统计口径来看,第一季度智能音箱的整体销量为570.9万台,同比下降25.2%。
这已不是智能音箱市场的第一次下滑。洛图科技此前数据显示,2020年智能音箱出货量达到顶峰,此后就一直处于下滑的状态。其中,2021年中国智能音箱市场销量为3654万台,同比下降3.5%;2022年,中国智能音箱市场销量为2631万台,同比下降 28%;市场销售额为75.3亿元,同比下降25%。
来源 / 洛图科技
曾经智能音箱市场的如日中天,依然历历在目。
2017年,阿里、小米先后入场,到2018年,百度也快速跟进。在当时,大厂纷纷入局,厂商们打起价格战,原本智能音箱市场价能够达到四五百,而百度小度首款音箱产品优惠价格下探至89元,跑马圈地的场面愈演愈烈。
到2018年末,奥维云网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中国智能音箱市场零售量为1625万台,同比增长823%,零售额为36.5亿元,同比增长645%。
资本催化智能音箱走上风口,也不断加剧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百度、小米、阿里天猫精灵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逐步形成。洛图科技相关数据显示,到2022年,中国智能音箱市场这三家的市场份额超过90%。
但是,低价策略并不能一直奏效,因为智能音箱无法提供令人满意的用户体验。
“又聋又哑”,2022年购入某头部品牌智能音箱的一位用户吐槽道,呼叫智能音箱,常常得不到回应,而且问问题时,收到的回答多是“不知道”、“去学习”,有时还会半夜突然发出声音,上演“恐怖片”。
由于智能音箱语音交互能力较弱,厂商们推出了“带屏智能音箱”,利用屏幕手动控制,来弥补语音交互体验不佳的问题,但在使用便利度上却大大下降。
洛克资本分析师邓鑫涛向深燃表示,智能音箱销量下滑,产品力不足可能是重要原因。智能音箱并不智能,特别是语音控制不精准、不稳定使得消费者体验并不好,大量的智能音箱更像是个噱头。
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告诉深燃,智能音箱下滑,部分原因是产品迭代主要源于软件和云端更新,硬件迭代缓慢, 用户的换机周期也比较长。从供给端来看,智能音箱在头部三家的业务生态中,已经不属于战略优先级靠前的业务。
与此同时,厂商们也在不断将智能音箱的核心“语音助手”的功能,用在各种智能家居产品上,包括空调、电视等。但是,大部分智能音箱并不能与其他智能家居互联,建立智能的生态,无法达到厂商的预期,成为智能家居生态重要入口。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副主任、高级数据分析师袁帅表示,智能音箱卖不动了,最大的原因是消费者的认知回归了理性,这种非刚需的消费品便不是消费者优先选择的产品了。过去几大巨头认为智能音箱将是未来“智能物联”的入口,经过了早期的粗暴补贴、抢占份额后发现,智能音箱很少用于万物互联,发挥互联网产品公司定位的作用和价值。在全套智能家居的配制里,智能音箱甚至是“可有可无”的角色。虽然智能音箱一直推出新产品,但音箱产品本身除了屏幕尺寸的扩大,并未见到实质的跨越式升级。
种种因素作用下,智能音箱市场开始走下坡路。不仅国内如此,就连海外,曾经掀起了智能音箱热潮的亚马逊,如今这一业务的日子也不太好过。2022年11月,亚马逊被曝出计划裁员1万人,根据市场反馈,在当时,其语音助手Alexa所在的Worldwide Digital部门,是裁员的重灾区。
裁员的背后,与其亏损有关。根据海外媒体Insider获得的内部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亚马逊的Worldwide Digital部门(包括从Echo智能扬声器和Alexa语音技术到Prime Video流媒体服务的所有内容)的运营亏损超过 30 亿美元。
AI大模型,成救命稻草
进入2023年,智能音箱市场也有新的暗流涌动。ChatGPT浪潮之下,AI大模型将会如何搅动智能音箱市场,成为了市场焦点。
大厂已经跑在了前面。在AI大模型上跑得比较快的阿里和百度,也都已经对外透露了规划。2月,小度表示要宣布融合文心一言,打造针对智能设备场景的AI模型“小度灵机”,拥有超级助理和智能管家等功能。
在演示视频中,面对工作人员变来变去的时间安排和刻意为难,比如输入“周末要去看妈妈,她说要帮她带花生油和老抽”后,工作人员再问小度灵机,“去看妈妈是带酱油还是老抽”,小度灵机能精准捕捉到要点,“是要带花生油和老抽”。
4月,天猫精灵接入“鸟鸟分鸟”个性化模型打造“AI嘴替”,已经能够实现和脱口秀演员鸟鸟的语气语调非常相似,具备拟人化的音色、语气、表达方式。此外,天猫精灵还宣布接入阿里巴巴通义千问。
小米在今年一季度财报中也提到,要把AI大模型能力落地,小爱同学是典型场景。4月中旬,雷军还专门发文指出,已经在研发一些技术和产品,对于大模型技术将坚决拥抱。华为虽然在智能音箱上还没有明确表态,但其拥有盘古系列大模型,而且智能音箱市场份额在国内仅次于前三家,未来必然也会跟上这一波浪潮。
海外大厂们更是早早加速布局,谷歌、亚马逊Alexa、苹果都已经明确要加大AI技术的投入,未来与AI大模型的结合,也只是时间问题。其中,谷歌被曝出将重组其虚拟助理部门Assistant的汇报架构,以专注于其此前推出的聊天机器人Bard研发。
来源 / unsplash
ChatGPT技术在上下文理解、多轮对话、内容生成等层面有了很大提升,这也是智能音箱的提升方向。
OPPO小布助手首席架构师万玉龙对深燃表示,语音交互链路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认知-表达-执行。其中感知即通过听觉、视觉理解声音与图像等;认知则是通过理解语义信息判断用户意图、上下文逻辑等,并确定回复内容;表达即将回复内容通过语音、视觉等形式表达出来;执行是指在表达的同时,能够执行一定命令,如播放特定歌曲、调起特定应用等。大语言模型技术的出现,主要是在认知阶段产生了变革,能够更好的理解用户意图并生成更合理的回复。
邓鑫涛认为,AI大模型对于智能音箱最本质的改变,就是语音输入、识别和输出上会有一定改善。智能音箱通过人工智能分析语言和语境,能精准识别用户的意图,这或将进一步拓展智能音箱的应用场景。
王超指出,以前智能音箱很难实现多轮对话,但接下来,对话交互更加流畅,甚至实现特定功能,包括辅导孩子做数学题等,都将会成为现实。
未来,用户如何才能体验到更智能的智能音箱呢?万玉龙认为,大语言模型的服务能力在云端就可实现切换,届时用户或可直接通过软件版本升级便能体验。但由于大语言模型的算力等成本比较高,厂商们或许会将此作为新的商业化增长点。至于未来是按服务次数收费,还是类似于视频网站会员采取订阅制收费,厂商们或将在商业模式测算之后找到最佳方式。从产品体验到用户付费实现平滑过渡,还需要一定时间。
不过,邓鑫涛指出,倘若要接入更强的AI能力,智能音箱或将会采用新的芯片,智能设备终端需要有更强大的算力、决策能力以及识别能力等。曾经的“智能音箱”不太可能会直接接入。商家也很难对已销售的产品进行更新和升级。
但无论如何,AI大模型都将会成为智能音箱赛道的新变量。如王超所言,“随着AI大模型技术的成熟,未来,智能音箱行业必将会迎来二次崛起 。”
浙商证券相关研报也指出,“个性化大模型”有望成为引爆下一轮AIoT产品创新的关键,不仅仅是语音助手,文本、图像、语音、视频等各类ChatGPT产品,有望实现更多应用场景的革新,各类ChatGPT产品对AIoT的赋能,有望使得AIoT的新品开发进入到“寒武纪大爆发”时代。
智能音箱还能火起来吗?
即便接入AI大模型会给智能音箱带来一定产品变革,但是,智能音箱这一产品形态,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智能音箱比拼的核心之一,就是其语音交互技术。
万玉龙认为,语音助手对于用户而言,主要承担着三大类角色,分别是:工具-助手-朋友。不少用户习惯将语音助手当工具,用以便捷的控制设备或查询信息;还有不少用户期待语音助手能够更好的理解自己,并根据个人偏好提供服务,比如行程推荐、日程提醒等;一些用户甚至开始将语音助手当作数字世界里的朋友,通过聊天等方式获取情感陪伴和寄托。
智能音箱接入大语言模型技术之后,将会让用户的对话体验更加智能。但是,智能音箱这一产品是否能够满足用户更深层的需求,对用户产生更大价值,是一个未知数。而且当用户将其视为助手和朋友时,对于隐私安全的关注度会更高,是否通过智能音箱这一家庭公共设备来实现这一体验也还有待验证。
同时,用户体验优化后,语音助手也必将会被搭载在更多硬件产品上。届时,智能音箱的竞争对手,并不只是以前的智能音箱,而是包括智能家居生态里所有搭载语音助手的硬件设备。
智能音箱在整个智能家居生态会有一席之地,但被替代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大语言模型技术能够让智能音箱变得更智能,但很难让其不可替代性变得更强”。因此,大语言模型技术能够提升设备的交互体验,但是智能家居生态的打通,依然还是一个难题。智能音箱体验的改善,可能短期内很难影响整个智能家居的生态。
来源 / pexels
Canalys首席分析师刘健森(Jason Low)对深燃表示,当前AI大模型在生成内容方面还存在一定隐患。比如消费者要使用智能助手,往往会要求内容必须准确,但现在包括ChatGPT在内大模型依然会给出一些无中生有的东西。厂商们要完善这些问题之后,才能大规模走向落地,这还需要一定时间。
除此之外,智能音箱当前自身还面临着诸多产品核心问题,包括数据安全、隐私安全以及内容链接推荐的适配度等。
早在2017年,亚马逊的智能音箱就曾被曝出存在大量漏洞,尽管当时曾紧急修复,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隐私安全的问题。此后的几年里,智能音箱多次被曝出,存在技术缺陷,黑客能利用这样的缺陷激活并劫持音箱,窃听、窃取用户的对话内容。
尽管技术一直改进,但是数据安全、隐私安全的风险并没有解除。未来,如果智能音箱要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用户体验越来越深度,个性化数据的流失,必将会给用户带来严重的损失,甚至危及个人安全,解决数据安全、隐私安全的问题迫在眉睫。
袁帅认为,经过过去几年的跑马圈地,智能音箱的市场已经逐渐趋向饱和,接下来赛道厂商们相较抢占市场瓜分份额,而更应该聚焦产品功能、体验的提升。形式单一或者功能单一、用户体验差的智能产品,必会被市场所淘汰。
*题图来源于unsplash。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小白、莉莉为化名。 来源 | 深燃财经原创 作者 | 王敏 免责声明 | 仅用于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及设计图片,所有转载的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知识归该权利人所有,新社汇·全媒体矩阵不对相关图片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副主任、高级数据分析师袁帅表示,智能音箱卖不动了,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在于消费者的认知回归了理性,智能音箱并未用于传说中的万物互联,发挥互联网产品公司所定位的作用和价值。
很少看到各类智能家装和智能装备厂商宣布与智能音箱的结合和融合,在全套智能家居的配制里,同智能手机相比,智能音箱其实也“可有可无”的角色。
另外虽然这两年智能音箱一直再不断的迭代改版升级,推出新产品,但是对于广大的消费者更多的用它只是进行了基本的信息读报,很多初期的用户群体已经拥有不止一台智能音箱,而音箱产品本身除了屏幕尺寸的扩大,并未见到实质的跨越式的升级,致使用户消费者对新产品的需求并不旺盛。
过去几大巨头认为智能音箱将是未来“智能物联”的入口,经过了早期的粗暴补贴抢占份额,加之不可否认的是这几年疫情对经济总体的影响,对消费和购买力的抑制,消费回归理性,智能音箱这种非刚需的消费品自然不会成为消费者优先选择产品了。
上一篇:观天下!技术方联手资金和产业 加速长三角科技成果落地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造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