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  >  正文

顺昌路有机更新启幕 打造新一代综合性风貌街区

来源:新民晚报   时间:2023-05-10 10:34:48

上海中心城区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的收官项目——黄浦区建国东路67—71街坊历史风貌保护及城市更新有了最新进展。5月9日,项目中69、70街坊的历史风貌保护及城市更新项目启幕,在延续沿街风貌与烟火气的基础上,打造新一代综合性风貌街区。

留住烟火乡愁


(资料图片)

顺昌路是69、70街坊的中轴道,曾是上海著名的“菜市路”,1943年改名为顺昌路并延续至今,已有120余年的历史。

这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聚集了很多百年老店,“味精大王”吴蕴初和张逸云合资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味精厂——天厨味精厂,并于1923年生产了第一代味精“佛手牌”味精;这里也是中国“新兴艺术策源地”,中国近现代第一所专业的高等艺术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旧址就坐落于此。

经年累月,顺昌路建材老化、满墙涂料,加之拼凑修补痕迹严重,使建筑失去了原本的美感,实用安全性缺失。

为保留几代人的生活记忆,传承城市精神文化,中海对顺昌路进行复原焕新。为了寻回岁月味道,负责该项目实施的中海地产查寻百年前的设计图纸,依照百年前的样式还原建筑立面。

值得一提的是,街口还保留了顺昌路存在百年的切角设计,让出更多空间给路人。建筑多了一个朝向路人的面,给人一种开放欢迎的姿态,令行走体验更加舒适,吸引人们驻足停留。同时,百年顺昌路将继续作为商业街存在,将留住几代人的生活记忆,延续上海的城市烟火。

激活城市遗产

项目地块内有多座百年建筑,中海通过整体平移、原地顶升、修缮等方式,对百年建筑有机更新。

在69街坊,沿黄陂南路由不同的建筑组团,形成丰富且连续的建筑立面,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慈寿坊段拥有拼花泰山砖墙面,阳台上有明显的Art-deco几何装饰,窗下有闪电纹装饰,墙面局部还点缀了镂空釉面花砖。据悉,工匠将用留皮换胆的技法,把建筑外立面的形式、材料、特色装饰完整保存,使建筑风貌真实、完整保留成为可能。

70街坊中的鹤鸣里,是典型的中西融合的代表性建筑。石库门头采用西式雕花和巴洛克风格的设计,并融合中式牌匾、祥云纹等元素,石库门两边使用西方古典方形壁柱样式,内天井延续江南民居风格样式,呈现中西融合的鲜明特点,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与建筑艺术价值。其前身为虞家大宅,20世纪30年代,虞家兄弟曾在这里创办乒乓球队,并多次举办乒乓个人锦标赛,创办《歌星画报》,集聚众多文艺界名流,展开活跃的创作交流活动,极大丰富了沪上文化生活。

据悉,鹤鸣里及其他两栋文保建筑顺鑫里、鸿宁里一同平移到街角,并规划为商业空间。在迁移文保建筑前,建筑内部的构件被精心编号、保存,修缮完成之后,会被再次应用到建筑中去。昔日引领先锋潮流的豪门大宅将再次焕发活力,成为新的城市目的地,让大家通过建筑触摸历史,了解城市文化。

开启新的传承

项目案名昨日发布,69街坊名为“恒昌玖里”,70街坊名为“顺昌玖里”。为了更好地呈现这个空间,中海联合《时代建筑》杂志,举办“街巷再生”青年建筑设计大赛,目前已收到同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东南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京大学等国内外193所高校1027组选手的报名。

中海·顺昌玖里和中海·恒昌玖里在“以传承开启新的传承”的理念指导下,致力于让风貌与繁茂并存,成为记忆中的烟火乡愁;让城市的历史遗产,成为公众的文化资产;让印刻时代的建筑得以存续,成为可漫步、可阅读的街区。

未来,中海·顺昌玖里、中海·恒昌玖里和新天地,将形成更大片区、更富变化的、可阅读的城市街区。漫步在有记忆温度的街区,欣赏海派风貌永续的建筑立面,将老建筑的“段落”融入新的城市语境中,真正让老旧街区“变新”“变活”。

新民晚报记者 杨玉红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造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