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风雪高原战“疫”长卷 寒潮下的西宁疫情防控观察

   时间:2021-11-09 14:35:00

  大风7级,大雪纷扬,最高气温只有-5℃!

  这是青海省西宁市开启全城全员首轮核酸检测的天气。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寒潮来袭的恶劣气候,过去两天来,西宁市完成主城区上百万居民的核酸检测取样,为筛出潜在感染者、切断疫情传播链打下坚实基础。

  风雪战高原,齐心驱疫魔。寒风中有序排队的参与检测者、防护面罩上“呼气成冰”的医护工作者、冻得双手红肿的现场执勤者……高原古城里的一幕幕场景,描绘出一幅众志成城、感人至深的战“疫”长卷。

  决不能成为风险之地

  3人、6人、11人……自10月28日,西宁出现3人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后,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数字持续增加。截至11月7日,本轮疫情下西宁市共有11名确诊患者。

  尽管新增确诊病例人数不多,但对于西宁乃至青海全省而言,却是十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一方面,自去年春天以来,青藏高原上一直没有出现新增确诊病例。此次来势汹汹的德尔塔变异病毒,在整个西北地区呈现多点散发局面,青海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压力巨大。

  “不仅实战经验相对欠缺,而且疫情防控整体基础实力比较薄弱。”西宁市一位基层干部坦言,由于青海整体经济欠发达,医疗卫生技术基础较弱,大量防疫物资需要从外地采购,而且地域辽阔,“一旦扩散开来,青海现有公共卫生体系和物资保障难以经受疫情冲击”。

  另一方面,地处高原,纬度偏北,城区平均海拔2200多米的西宁入冬早,气温低。按照气象学标准,西宁市一般10月初就已入冬,逐步开始供暖。冬季最低气温低于-20℃的酷寒天气,加上植被凋零、冰雪遍地、含氧量低,这对于大量需要露天作业的核酸检测、封控值守等防控工作,将是巨大考验。

  西宁,这座青藏高原最大城市,被笼罩在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阴云中,成为当前青藏高原疫情防控的主战场。

  “决不能让疫情蔓延开来,决不能让成果前功尽弃,决不能让青海成为风险之地。”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强调,要以问题导向为牵引,坚决打赢这场已经出现硝烟的战斗。

  与时间赛跑,与病毒鏖战。西宁市迅速集结各方力量,投入防疫战场,第一时间打响疫情防控歼灭战。

  新增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后,迅速转运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密切接触者追踪,并向社会发布确诊病例的活动轨迹;结合流调结果,在城区精准划分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最早出现确诊病例的城西区,11月2日率先开展全区全员核酸检测。29.7万人份样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青海工作组要求,从6日开始,青海举全省之力在西宁主城区开展首轮全员核酸检测。一夜间,484个核酸检测点遍布城区大街小巷,6480位工作人员顶风冒雪,为西宁城区居民逐一采样……

  当地疾控专家介绍,尽管已连续多天没有新增感染者,面对大范围寒潮等不利条件,西宁必须抓住当前重要的窗口期,通过多轮大规模全城全员核酸检测方式,精准筛出感染者隔离处置,“才能彻底消除疫情扩散蔓延风险”。

  “哈气成冰”中的坚守

  最高温度-5℃、最低气温-13℃的冰天雪地中,穿着防护服做核酸检测取样,是种什么样的滋味和感受?

  “穿着防护服,虽然能防风,但不抗冻。”来自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孔令梅在核酸检测点,连续工作12小时后,防护面屏上雾气凝结的水珠化成一道道“冰柱”,“防护服不透气,稍微活动下就出汗,坐下来没多久,就被冷汗激灵得哆嗦”。

  双手带着乳胶手套,保暖效果几乎没有;每次取样后,还得喷洒冰冷的酒精消毒,来不及搓手取暖,马上就得拿起棉签,给下一个居民取样;手冻得快没知觉,还得小心翼翼做咽拭子取样,尽量减少群众不适……

  不仅气温低,不时卷起的狂风也让抗疫工作困难重重。凛冽的黑夜,在肆虐寒风中勉强站稳脚步,手持木棍,用身体支撑着摇摇欲坠的隔离墙……在兴海路疫情管控区内,西宁市几位民辅警用身体支撑着隔离墙的视频,让众多网友心疼不已。

  尽管政府和社区为现场工作人员准备了大量棉衣、取暖器、热水,可一整天工作下来,不少现场医务工作者、志愿者的双手肿胀得像馒头,手套只能请同事帮忙,才能取下来。

  10人为一组分别采样,将采集的样本装入密封袋封好送检,在城西区海湖体育中心核酸检测点的医护工作者彭永霞和同事这样的动作重复了6000多遍,直至深夜才回到隔离酒店。“天气再冷,这些工作总得有人干。”彭永霞说,我们在冰天雪地里坚守,就是希望能尽早驱散疫情,让这座城市早日恢复成往常。

  “在家里,他们是丈夫、母亲、儿子,到了核酸检测点、穿上防护服,他们就地变身成战士、勇士,令人致敬”“今天有一群西宁人,焐热了一座西宁城”“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冰天雪地中的一幕幕场景,感动这座高原古城,感染了全城万千居民。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在虎台街道的一处核酸检测点内,粗犷的嗓音率先唱响《歌唱祖国》后,引发众多排队市民加入合唱,为“战疫者”打气,为“逆行者”高歌……

  柔弱肩膀筑起铜墙铁壁

  下辖3个社区,116个楼院,居民住户近25000人,而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人数一共不足150人。这是西宁市城西区兴海路街道基层治理和疫情防控中,有限的工作人员与庞大的职能范围的鲜明对比。由于首批3例确诊患者都居住在兴海路街道,这个区域也成西宁疫情防控的焦点。

  “我们街道第一次遇到出现确诊病例的情况,不少楼院划为封控区,挑战和压力‘山大’。”兴海路街道党工委书记蔡庆文介绍说,仅核酸检测这一项,社区就涉及选择场地、搭建帐篷、运送物资、通知居民、维护秩序、逐户复核、资料上报、异常处置等10多项任务,“而这往往是最多两天时间,要全部完成”。

  5日深夜,胜利街道西交通巷社区工作人员卓玛才让和同事刚搭完11顶帐篷,一阵狂风吹过,这些核酸检测点的帐篷被吹得东倒西歪,这位24岁的藏族姑娘心头瞬间“一阵酸楚”。

  “我们社区女同志多,搭一顶棉帐篷至少得一个小时。第二天一早就要做核酸检测,下午志愿者来帮忙才好不容易搭好……”黑夜中,卓玛才让抹干眼泪,奔跑着捡拾支架和篷布,搬来石头加固,弱小的身躯,却倔强得一刻也不愿停下。

  凌晨三点刚开完会,通海路街道桃李路社区党委书记于群群一早又出现在核酸检测点。督导现场消杀、引导居民排队、清点检测物资,到下午完成上万名居民核酸采样时,于群群嗓子嘶哑几乎说不出话来。

  “任务还没结束,我们还得继续入户排查,必须对孤寡老人、残疾人、孕妇、幼儿这些不便出门的特殊人员单独登记,随后要组织医护人员上门采样,确保不能有遗漏。”于群群说,这段时间别说回家,在社区睡觉也得“按分钟计算”。

  “白加黑”超负荷工作,他们的疲惫写在脸上,但脚步不能停,工作不能乱。24小时坚守岗位,日行万步已是家常便饭,情绪低落就“自我消化”……疫情防控中,守万家灯火,护一方平安,成为每一位工作人员最朴素的信念。

  关键时刻,党员冲锋在前。西宁市委组织部统一协调,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5872名党员干部,下沉至176个社区,充实基层力量。西宁市成立252个临时党支部,组建1231个村(社区)工作组,1834个党员志愿服务队,全市3.3万名党员投身疫情防控工作。

  在被列为封控区的兴海路街道尕寺巷3号院门口,城西区委绿色发展办公室主任李海萍和同事身穿防护服,“蜷缩”在一张木桌旁,登记居民所需物资清单,他们的双手冻得通红。“封控区要做到人不出户,我们必须保障居民所需物品都能尽快满足,才能让大家安心。”

  相持阶段,不少热心居民主动“参战”。退伍军人王万清穿着红马甲,拿着住户排查登记表,在小区对网格内每户家庭成员信息、近期是否出省、是否持有绿码、家庭住址等信息做详细记录,并通知居民按时参加核酸检测采样,“社区缺人手,我们不能旁观,作为社区一员,我们参与进来,至少能多一个人分担”。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最关键的防线。”西宁市城西区委书记张俊录说,这些看似柔弱的肩膀,几乎每个人担当起防疫“千钧重担”,构筑起铜墙铁壁的“防疫线”,“他们也需要社会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温暖传递古城大街小巷

  看到志愿者张玉霞防护服背后的图案,来城北区小桥大街核酸检测采样点的群众总会对她露出“会心一笑”。生性活泼的张玉霞,一早就在防护服背后贴了一个与自己相似的卡通肖像,“希望在寒风中,大家都能积极应对疫情,露出笑脸,增添温暖”。

  天是冷的,爱是暖的。开设绿色通道,志愿者引导老人和孩子优先检测;协调停课学校,开放教室,将检测点设在室内,为结束后每个角落仔细消杀;热心市民专门送来保温杯、暖宝宝,叮嘱轮休时保温的姜汤要趁热喝下……一个个细节,让温暖在这座全国文明城市中无声传递。

  寒风吹不散人间温暖,病毒摧不垮众志成城。连夜驱车32个小时,从对口帮扶城市南京赶来的货车,送来了西宁急需的核酸检测试剂、病毒采样管、防护服消毒液等40万件防疫物资;青海省内的其他兄弟市州,紧急调拨各类抗疫物资、生鲜肉菜,与西宁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刚刚从疫情中解封的青海省海东市派遣600余人驰援西宁。凌晨4时天没亮,来自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童海英和同事一起,从海东市出发,赶赴百公里外的西宁。

  他们被分配在城东区国际村小学核酸检测采样点后,迅速完成消杀、穿上防护服,全身心投入“战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童海英道出了众多前来支援者的心声,“作为青海人,为西宁抗疫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我很自豪。”

  青海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陈瑞峰说,这次抗击疫情,得到了全市人民和兄弟市州的全力支持,一幕幕场景令人感动,这是做好疫情防控处置工作的前提、基础和保障,“人民群众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的坚强后盾”。

  目前,西宁市已完成主城区核酸检测任务,从11月8日开始,正马不停蹄开展第二轮全城核酸检测。

  当社区所有居民都已完成核酸检测后,兴海路街道尕寺巷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牛芊静的手机微信上收到了两张刚出生婴儿的照片。三天前,牛芊静接到社区封控区一名孕妇的求助电话后,他们多方协调将孕妇及时送往医院,孩子顺利出生。

  这些照片与一段信息,让牛芊静不禁热泪盈眶:“主任,给咱家孩子取名叫小满吧,小小的孩子承载了大家满满的爱,同时也包含了我们对大家满满的感激。”

  本报记者李宁、张子琪、解统强、李劲峰 【编辑:苑菁菁】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造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